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养鸡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对鸡病的研究,综观近几年来我国鸡病的发生与流行有以下特点。
疾病种类多,死亡率高,以传染病的危害最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达80余种,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和其他疾病等,其中以传染病为多,约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我国每年由于禽病引起死亡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新的禽病不断出现 由于各地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多渠道从国外引进种禽,又缺乏有效的监测,导致新的疫情不断出现,如鸡传染性贫血、禽流感、肾型和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病毒性关节炎、包涵体肝炎、产蛋减少综合征等。
发病非典型化,病原出现新变化 在疫病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发生变化,有些病原的毒力减弱,加上鸡群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鸡病在流行、症状和病理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发生非典型感染和发病,使某些原有的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如目前各地发生的非典型新城疫即是明显的例证;另一方面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现增强,也就是在临床上虽然进行过某些疾病的免疫接种,但仍出现免疫失败,如马立克氏病和法氏囊病,主要原因是超强毒株的出现。
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 随着集约化养鸡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鸡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支原体病、鸡球虫病和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鸡场环境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成为养鸡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抗菌药物或抗球虫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盲目滥用或随意加大剂量上,如喹诺酮类药物,开始用于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时效果显著,但现在治疗效果比较差,主要与细菌产生耐药性有关,而耐药性的产生与其滥用或大剂量应用有关,很多养鸡场(户)无论鸡发生何种疾病,首选药物都是喹诺酮类,这些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增加了治疗的成本,而且也加大了疾病的危害。二是养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也决定了某些疾病不可避免地发生,如大规模集约化饲养的密度过大,通风换气条件差,垫料清除不及时,各种应激因素增多等,使得鸡体抵抗力低,直接导致鸡只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强。三是某些对免疫系统有损害的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殖症、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等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使鸡只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造成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多病原混合感染和复合症使疾病更为复杂 在养鸡的过程中常见很多病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对同一鸡体协同致病引起的,并发病和继发感染、混合感染的病例上升,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常见的混合感染有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和禽流感,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新城疫和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病等。有时两种病毒病同时发生,有时病毒病与细菌病同时发生,或两种细菌病、细菌病与寄生虫病、病毒病与寄生虫病同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