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毯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西部的新疆就生产地毯,并能织出各式的图案。后来织地毯的工艺传入中原地区,适用面便越来越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红线毯》诗中有“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的名句。根据文献记载,在唐宋到明清,地毯的品种越来越多,所制的地毯,常以棉、毛、麻和纸绳等作原料编制而成。中国所生产的编织地毯,使用强度极高的面纱股绳作经纱和地纬纱,而在经纱上根据图案扎入彩色的粗毛纬纱构成毛绒,然后经过剪毛、刷绒等工艺过程而织成。其正面密布耸立的毛绒,质地坚实,弹性又好。尤其以新疆和田地区所生产的地毯更为名贵,有“东方地毯”的美誉。那里所生产的地毯不仅质量好,产量也大。还远销到欧洲、中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的地毯是在1981年乌鲁木齐地毯厂为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编织的一条1250公斤的地毯,被赞誉为“地毯之王”。1966年浙江省兰溪出土了一条棉毯,它长2.51米,宽度为1.18米,为平纹组织,两面起绒,且平整厚实。经过鉴定,所用的材料为草棉纤维。这条棉地毯是南宋织成的。这是一条迄今为止所只最早的棉毯。由此可见,那时织毯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