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安装要求
各级电源SPD必须安装在交流配电设备的交流输入端,宜采用凯文接线方式连接(将室内接地汇集线与接地引入线连接处断开,断开处的两端分别单独引线接至SPD的接地端);
SPD和空气开关与35mm的标准导轨可靠固定,电源一级SPD连接导线线经不得小于16mm2,接地导线线径不得小于25mm2;电源二级SPD连接导线线经不得小于10mm2,接地导线线径不得小于16mm2;电源三级SPD连接导线线经不得小于6mm2,接地导线线径不得小于10mm2;信号避雷器连接导线线经不得小于2.5mm2,接地导线线径不得小于6mm2;
电源SPD应以最短、直路径接地,SPD的接地线应避免出现“V”形和“U”形弯,连线的弯曲角度不得小于90°,且接地线必须绑扎固定好,松紧适中;
SPD连接线的走线要美观,特别是直线、转弯、连接头,保证SPD整洁美观,连接牢固可靠;
SPD安装完毕后,须由施工单位技术主管再次检查确认,保证SPD安装正确、可靠,SPD的接地要求应小于4欧姆;如整个防雷系统采用共用接地时,其冲击接地电阻要求应该≤1欧姆;
避雷针的防雷作用是它能把闪电从保护物上方引向自己并安全地通过自己泄入大地,因此,其引雷性能和泄流性能是至关重要的。避雷针的引雷性能已有实验和理论分析如下:
一个竖立在平地的避雷针其引雷空域如图1所示。其中简化包络线是一条抛物线,此线即为在正、负雷雨云下该避雷针的50%击针击地平均分界线。图中小圈为空中各点实验放电统计数据,表示模拟实验下行先导的针尖位置,黑圈表示百分之百击针,白圈表示百分之百击地,黑白各半表示50%击针及击地。
雷击避雷针和地的放电强度与雷电极的极性有关:当雷的极性为正时,雷对避雷针的放电强度高于雷对地;当雷的极性为负时,雷对避雷针的放电强度略低于雷对地。所以在同样电压下雷电极对针的放电距离R与雷电极对地的放电距离H是不同的。
避雷针制作
1.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2.采用镀锌钢管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
3.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
4.焊接要求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5.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6.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7.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合理选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常用避雷针(这里仅指单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折线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可节省投资,但不适用于高度大于20m的建筑物;“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或避雷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但计算相对复杂,按此方法计算出的投资成本较大。
在这二种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DL/T620-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中有所规定;“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我国建筑防雷规范GB50057-1994Z中也把“滚球法”强制作为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止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用作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近几年来,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行业的认同,但在实际运用中“滚球法”也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时候。总的来说这二种算法各有特点,一般高层建筑更多的使用“滚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