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的脱翅繁殖蚁婚配后约一星期就开始产卵,壮年的蚁后每昼夜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蚁卵孵化为幼蚁的过程约为二十天左右。从脱翅繁殖蚁产卵至第一龄幼蚁的诞生,大约需一个月的时间,幼蚁经过几次蜕皮,约一个月左右即可变为成年的工蚁和兵蚁。一个成熟的白蚁群体以脱翅繁殖蚁婚配起至群体内首次产生下一代有翅成虫,约需七一十年的时间,即可再次分飞繁殖。
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些在膜翅目社会性昆虫中参与等级分化和生殖分工相关的基因家族在白蚁中也表现出了相似的特性。发现一些像卵黄蛋白原、保幼激素之类的调控因子,它们在白蚁的不同等级中的表达有显著的差异。同样的基因表达差异也存在于其他社会性昆虫的等级调控中。
短翅型称为补充繁殖型。白蚁群体久居住在一个地方,常造成食料不足,迫使部分工蚁和少量兵蚁离开主群体远去寻食找水。随着时间推移和距离的远离,再加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结果使它们与
主群体完全失去联系。这时它们即组成小群体,然后群体内部就能产生补充型蚁王和蚁后,而成为独立群体。另外,当原始蚁王、蚁后死亡后,短翅型蚁王、蚁后作为补充出现,延续整个白蚁群体的繁衍。
白蚁具有昆虫的基本特征,体长一般由几毫米到十几毫米,有翅成虫的长度约为10-30毫米,但多年生蚁后由于生殖腺的发达,腹部极度膨大,整个体长可达60-70毫米,有的种类的蚁后甚至可超过100毫米。其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可以自由转动,生有触角、眼睛等重要的感觉器官,取食器官为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前口式。胸部分前胸、中胸、后胸三个体节,每一胸节分别生一对足。有翅成虫的中、后胸各生一对狭长的膜质翅。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几乎相等,等翅目的名称就由此而来。腹部10节,雄虫生殖孔开口于第9与第10腹板间;雌虫第7腹板增大,生殖孔开口于下,第8和第9腹板则缩小,多数种类有一对简单的刺突,位于第9腹板中缘,第10腹板两侧生有一对尾须。白蚁体躯几丁质化的程度随着不同种类有不同变化,一般有翅成虫的体壁几丁质化高,且硬,工蚁体壁几丁质化较浅,而软。体躯的毛随种类而异,有多有少,有的近于裸露。体色由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到黑色不等。但大多种类的体色较浅淡,近于乳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