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通风系统是整个实验室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规模、影响最广泛的系统之一。通风系统的完善与否,直接对实验室环境、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实验设备的运行维护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实验室过度负压,通风柜气体泄漏,实验室噪音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难题。这些问题给长期在实验室中工作的人员,甚至工作在实验室周围的管理和后勤人员,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严重伤害。一个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要求通风效果好、噪音低、操作简便、节约能源,甚至要求室内压差和温湿度都能保持人体的舒适性。
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原则
1、根据大楼的结构特点,就近开设风井,划分排风和补风系统,管道系统做到“短、平、顺、直”,减小系统阻力,降低系统噪声;
2、排风和补风系统达到风量平衡,保持室内-5Pa—10Pa的负压,防止有害气体的散溢,保证实验人员的身心健康;
3、夏天补冷风、冬天补暖风,保证室内温湿度的舒适性;
4、采用智能变频控制系统,达到操作方便、节能降噪的目的;
5、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采用投资少、运行稳定、运行费用低、运行效果好的成熟工艺;
6、所选择的工艺必须满足现场条件,平面布置简洁、紧凑、少占地,并方便生产操作和维护维修;
7、非标设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规范,并保证性能稳定、外表美观;
8、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噪声、臭味等,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不给周围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9、处理设施具备冲击负荷能力,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干细胞库实验室设计
干细胞技术属于新型的生物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细胞疗法,同时也是再生医学的核心,因此成为许多国家争先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对干细胞的研究同样不遗余力,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并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随着国家政策闸门拉开,在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中,对以临床应用为目标的干细胞技术及产品研发给予了连续的巨额资金和各方政策支持。
《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国卫科教发【2015】48号)》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5】
46号)》
功能作用:
干细胞临床研究指应用人自体或异体来源的干细胞经体外操作后输入(或植入)人体,用于疾病预防或治疗的临床研究。
工艺流程:
体外操作包括干细胞在体外的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诱导分化、冻存及复苏等,不包括基因水平的操作。
建设基本要求:
1、人员流、样本流、污物流严格分开;
2、生产区、办公区、设施区独立分开;
3、接收取样工作区与制备区隔离并独立(洁净环境),取样操作应在A级洁净环境。
4、非完全密封的细胞操作(如分离、培养、灌装等)以及与细胞直接接触的无法终端灭菌的试剂和器具的操作,此功能间环境应为B级洁净环境,局部操作为A级洁净环境。
净化车间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C级和D级指无菌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在确认级别时,应当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避免≥5.0um悬浮粒子在远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洁净区内人员数量应严格控制,其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对进入洁净区的临时外来人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设置,人、物流走向合理;A级洁净区内不得设置地漏,操作人员不应裸手操作,当不可避免时,手部应及时消毒;洁净区使用的传输设备不得穿越较低级别区域;D级以上区域的洁净工作服应在洁净区内洗涤、干燥、整理,必要时应按要求灭菌;洁净区内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洁、易消毒的卫生工具,卫生工具要存放于对产品不造成污染的的指定地点,并应限定使用区域;洁净室在静态条件下检测的尘埃粒子数、浮游菌或沉降菌数必须符合规定,应定期监控动态条件下的洁净状态;空气净化系统应按规定清洁、维修、保养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