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扬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优化避雷针的产品介绍,厂家直供扬博不锈钢制品有

价格:1 2020-12-31 03:57:24 627次浏览

通过对当前国内常见的几款非常规优化避雷针的研究分析,归纳出了优化避雷针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并对其先导放电和阻抗限流这两种主要技术原理做了分析说明,指出了这类避雷针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自从1749 年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在人类社会长达两个半多世纪的防雷历史上,富兰克林避雷针(传统避雷针)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防直击雷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微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它的局限性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其一,保护的区域范围小,侧击或绕击的概率高。

其二,放电电流的幅度大,陡度高,容易形成高电位反击和二次雷击效应。

为此,国内外许多防雷专家,针对这两大不足提出了各自的防雷理论,并通过大量的雷击模拟试验,采用多种技术,研制出各种各样的优化避雷针,如美国的系统3000 避雷针、中光公司的ZGU-200-3(TY)型优化避雷针、法国杜尔梅森公司的ESE系列避雷针以及爱劳公司的AR限流避雷针等。许多学者也对当前市场上出现的这些优化避雷针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但都不系统。

由大量模拟实验和实际调查统计资料表明,避雷针的外表形状与其避雷效果并无明显的关系。本文所研究的优化避雷针是指较传统避雷针有功能上的变化。如能改变雷电流的波形,提高避雷针的虚拟高度等,而不是指在形状上改变的避雷针。

原理分析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生产的优化避雷针的研究分析,发现其优化避针针主要采用先导放电,阻抗限流等技术来解决其传统避雷针的两大不足,以改善其避雷效果。

1.先导放电原理分析

通过雷电的形成性质可知,雷云对地面物质放电,有以下两种方式:上行雷闪和下行雷闪。一般来说,下行雷闪时,先导自上而下发展,主放电过程发生在地面附近,大地电荷供应充分,所以放电过程来得迅速,造成雷电流幅值大(平均值为30 ~ 40kA),陡度高(20 ~ 40kA/ms),上行雷闪,一般没有自上而下的主放电,它的放电电流,由不断向上发展的先导过程产生,即使有主放电因雷云向主放电通道供应电荷困难,所以放电电流幅值小(平均小于7kA),且陡度低(小于5kA/ms)。上行雷闪不仅雷击电流幅值小陡度低而且不发生绕击。这是因为当雷闪先导自上而下发展时,该先导或者直接进入雷云电荷中心、或者拦截自雷云向下发展的先导,这样中和雷云电荷的反应在上空进行,自雷云向下的先导就不会延伸到被保护对象。这种优化避雷针正是利用了上行雷闪的这些特点,在结构上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能可靠地引发上行雷闪放电,从而达到改善防雷效果的目的。为此,这种优化避雷针亦可称之为提前放电避雷针。要成功引发上行雷闪,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在引发发生之前,抑制针尖的电晕放电,尽量减小包围的空间电荷。

2)在需要引发上行雷闪时,针尖处的电场强度应足够高,以迅速产生放电脉冲,形成向上引流。

球形外壳与中心接地杆之间由绝缘材料隔离,中间有3mm 间隙,一个高阻的电感线圈把接闪体的外壳接地,使接闪体在静态时,表面电场相对平滑和电晕极小,当雷电先导靠近接闪体时(由于频率极高,线圈呈现开路状态),由于电容耦合作用。接闪体表面的电场迅速增加,3mm 空气间隙被击穿,并触发雪崩过程,形成向上引流。

2 阻抗限流原理分析

冲击电流发生器能产生强大的雷电流或操作波,能较好地模拟雷电的放电回路。为此,通过分析冲击电流发生器的放电回路,从而了解利用阻抗限流技术的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采用先导放电技术的避雷针可引发上行雷闪,从而有效降低雷电流的幅度和陡度,并能有效防止侧击和绕击现象,采用阻抗限流技术的避雷针利用阻抗变化来达到降低雷电流的幅度和陡度。两者都能有效地弥补传统避雷针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确实起到了加强防雷效果的目的。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采用先导放电技术的避雷针,因其雷击放电属长间隙放电,其空间电荷、场强分布极不均匀,放电形式和过程非常复杂,而存在不能百分之百引发成功的问题。采用阻抗限流技术的避雷针,只能改变雷电流波形,而不能有效防止侧击和绕击现象,且在阻流消陡的同时,在避雷针上产生一个很高的电压,容易对周围的物体产生反击。因此,我们在实际应用时,应深入了解各种优化避雷针的性能及原理,根据其被保护物的要求以及使用场合和环境的不同进行合理选择。以致能够安全使用,实现优化避雷针的防护效果。

以上就是河南扬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为大家介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防雷安全检测,避雷针,避雷塔,升降杆,防雷接地产品这方面的相关需求,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河南扬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焕(经理)

店铺已到期,升级请联系 18670343956
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393716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