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20057-2010》的要求说明,对于普通三类建筑物设置引下线的要求如下:
一、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墙内的两根≥φ16或四根≥φ10主筋通长焊接或绑扎,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m,每根引下线与建筑物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钢筋内的两根主筋可靠焊接;
二、沿建筑物四周的引下线在室外的地坪以上0.5m处预埋接地测试端子板,0.8m处预埋连接-40x4扁钢,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时,连接人工接地极。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与避雷带可靠焊接,屋面接闪与人工接地装置做镀锌处理,焊接处刷防腐漆;
三、有线电视信号由地下车库弱电室自车库穿金属线槽引入。电缆金属外皮、设备金属外壳与接地装置连接。
在实际检测人员在对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引下线进行检测时发现一些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一、一些建筑物未按照规范在地坪以上0.5m处预埋接地测试端子板或在0.8m处预埋连接-40x4扁钢,给防雷检测带了不便,可能在基础基地不良的状况下设置人工接地体的难度会变得很大。
危化场所雷电防护防雷检测项目:
1. 建构筑物直击雷防护装置
2 .户外雷电防护装置
3. 储罐、管道系统、卸油台及充装台等
4. 气体及蒸汽喷出设备
5. 静电接地及雷电防护装置接地电阻
6 .浪涌保护器性能
7 .防静电测试
众所周知,防雷检测装置有些是隐蔽工程,其中有些项目则需要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专业的防雷检测结果和数值务必记录清楚,便于整理。请被检单位的有关负责人陪同检测,则可以少走弯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有些防雷检测如地网的做法、屏蔽的网格尺寸、墙内或地下接地体及其材料规格等。这就需要通过查看图纸、询问等方式来获得有关情况。那么施工现场,防雷检测装置跟踪检测分哪几个阶段?
一、跟踪检测阶段:在基础接地体(桩、承台、地梁)焊接完成、浇混凝土之前,应防雷检测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应检查各桩筋间的等电位连接情况,一般要求每隔一定距离用箍筋与各桩筋焊接一次。自然接地体利用桩基础接地时的连接工艺。自然接地体利用承台、地梁接地时的连接工艺。首层板筋的连接工艺。有地下室的建筑物,防雷检测施工到之前,对整体接地体进行一次接地电阻的测量。
二、跟踪检测第二阶段:防雷检测分层柱筋引下线、等电位连接环、外墙金属门窗及玻璃幕墙等电位连接,及绑扎板筋焊接完成、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测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每层(或每隔一层)板筋的绑扎工艺。每层(或每隔一层)柱筋引下线焊接工艺。焊接完成的等电位连接环(含等电位连接环与外墙金属门窗等电位相连接)玻璃幕墙等大的金属物体的接地和等电位连接工艺。低压配电、供水系统、煤气管道等装置的等电位连接情况。顶层绑扎板焊接和天面接闪网格焊接工艺。
三、跟踪检测第三阶段:天面防雷检测及其他金属物体安装焊接完成时,应检测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裙楼顶接闪杆(网、带)安装情况、焊接工艺。转换层防雷检测装置安装情况、焊接工艺。天面接闪杆、带、网(暗敷的,在封装前)安装情况、焊接工艺。天面安装的冷却塔、广告牌等金属物体焊与防雷检测装置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和安装工艺。
四、跟踪检测第四阶段:建筑物内部防雷检测装置设置和安装完毕时,应检测以下内容:总等电位端子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局部等电位端子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不同防雷区界面处的等电位连接情况。低压配电线路上安装的电涌保护器的选型、安装工艺、性能参数等。信号线路上安装的电涌保护器的选型、安装工艺、性能参数等。
综上所述,在完成以上的防雷检测结束后,在现场马上写出现场报告或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做法,有不少地方采用评价高的防雷检测,这样有利于隐患被尽快地整改。在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中,主体工程防雷检测,重点是检测防雷引下线、等电位连接环、防侧击、预留等电位端子等设施的取材、安装工艺、接地电阻等方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结合防雷减灾日、生产月和法制宣传日,联合管理部门和服务用户开展防雷科普宣传和防雷专题讲座。将防雷科普通过讲座、播放宣传片、咨询、发放科普资料、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依托气象部门的雷电监测和预报分析数据,为重点用户提供雷电预警短信服务和强对流天气预警服务,协助用户做好防御工作。
为需要防雷专业知识的企事业单位免费提供专项培训,并协助指导企事业单位做好防雷的组织管理,帮助建立健全各项防雷制度、防雷责任制度、防雷岗位责任制度、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防雷档案和雷电灾害应急预案。为需要安装防雷设施和需要防雷工程改造的用户,提供防雷检测专业设计方案技术咨询,提供防雷施工的技术指导和工程设计咨询工作,指导防雷安装和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