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头略大而纵扁,头背大部裸露。吻部背视钝圆。口大。眼中等大。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伸达或超过眼后缘。鳃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背鳍较小,具骨质硬刺,前缘光滑。脂鳍短,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中央偏前。臀鳍基底长,起点位于脂鳍起点垂直下方之前。胸鳍侧下位,骨质硬刺前缘锯齿细小而多。腹鳍短,末端伸达臀鳍。肛门距臀鳍起点与距腹鳍基后端约相等。尾鳍深分叉,末端圆。活体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沿侧线上下各有一狭窄的黄色纵带,约在腹鳍与臀鳍上方各有一黄色横带,交错形成断续的暗色纵斑块。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稻田养殖黄骨鱼:
1.稻田的选择。稻田要求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强、交通方便,面积一般为8-10亩一块。
2.稻田工程建设。目前的稻田养鱼、养虾、养蟹等田间工程都可用来进行黄颡鱼养殖。可视田块大小将稻田开成田字形或井字形,沟宽3-5m,深度0.8-1m,建好排水渠,进、排水口套密眼网,基部夯实,外环排水口处沟深1.5m,用于集中捕捞。
3.清螗、施肥。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用量为每亩50-75kg。第二天加注新水,水深0.5-0.8m,清塘后,苗种下塘前7天左右,每亩施用腐熟畜禽粪肥300-500kg,用来培育浮游动物。
4.鱼种放养放养量要根据主养或套养、饲料来源等情况而定,一般主养每亩放养4000-5000尾,混养每亩放养500-1000尾。放养时间一般在5-6月,苗种早下塘,早生长,早捕收,有利于稻田养殖的日常管理。
5.投喂管理。日投喂2次,每日投喂量上、下午各占全天投喂量的40%和60%。
6.日常管理。黄颡鱼耐氧能力差,喜清水,因此池水透明度要保持35cm以上。高密度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加注新水来调节水质,初期苗种下池水深在0.5-0.8m,然后逐渐加水,7、8、9月高温季节要将水加至1.5m以上,每10-15天加水或换水1次,每次注、换水20-30cm,水中溶氧不低于3mg/L,同时不定期用生石灰水调节水质,用量为每亩10-15kg,保持pH值为6.8-8.5。
黄骨鱼富含蛋白质,钙、磷、钾、钠、镁等矿物元素,营养含量丰富,药用价值高。每100克黄颡鱼中,含有蛋白质519克,尼克酸3.7毫克,碳水化合物7.1毫克,钙59毫克,磷166毫克,钾202毫克等。
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的功效,有利于生长发育。黄骨鱼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黄骨鱼属无鳞鱼的一种,表面褐露,光滑,头扁宽而秤坦眼小,还有四对须,颜色带一点柠檬黄,因此在大多数地区也叫作“黄颡鱼、黄姑子、黄辣丁”,属小型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
黄骨鱼富含氨基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只有一根主刺,且无肌间刺。基本上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鱼类,也是人们煲汤的鱼类,特别是家长对孩子们饮食安全的改变,不愿意让孩子吃多刺鱼,黄骨鱼是当前最适合孩子食用的鱼种。因此市场需求也在逐步增长,黄骨鱼养殖也在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