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周可仁在湖南的一次研讨会上,披露了中国仓储协会相关调查数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50%靠供货方提供,另有31%靠自己,第三方物流仅占19%。成品销售物流方面,27%的执行主体是生产者,18%来自第三方物流,55%是部分自理和与外包相结合。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27%为第三方,11%由供货方承担,62%由公司自理。这个领域在美国却有57%的物流量通过第三方物流业完成。在社会化配送发展得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比例更是高达80%。而在今日中国,虽然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突破,近90%的货物运输是通过“原生态”的货运场站进行处理的。甚至有些原先采用第三方物流外包模式的制造企业,开始琢磨绕过自己的物流承包商,直接指挥货运场站的货车进行运输。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物流运输价格的持续下滑使物流企业难以实现服务、信息化和利润的同步增长。政策面而言,相关规费不合理和高速公路高收费比例,正成为制约中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政策因素。举个例子,中国关于半挂车的收费规定就导致代表先进快速运输方式的甩挂运输在中国难以得到广泛推广。世界上70%的收费高速公路在中国,也反映出中国物流企业的负担沉重。
危机中的机会
探究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困境的根源,沃尔沃卡车公司物流专家杨光喜告诉记者,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承揽物流业务时,普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上游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时,只是出于对非核心业务的简单性外包,这样导致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接收外包业务后只想从事职能业务的管理,而不愿意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业务并提供创新性的业务方案,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物流企业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苦力”。
而问题的实质是,高效的供应链正是许多企业成功的关键,其外包的原动力在于希望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企业缺少或无法及时掌握的物流运营能力,并以此来共同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只有努力做好这一层面的工作,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成为客户企业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才有机会共同分享企业的价值成长成果。观念的转变,才是物流企业摆脱困境的开始。
根据沃尔沃卡车针对中国及欧洲国家物流行业所进行的对比研究,当前中国的公路运输市场和20年前的欧洲十分类似,高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必然带动运输市场从公路零担网路逐步升级为快递网络。
沃尔沃卡车公司全面运输解决方案总监朱波则指出,从协同客户形成高效供应链的目标出发,物流服务内容和运输方式的创新是物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和客户一同变革原有物流模式,引导客户从关注成本到关注操作,进而关注协调管理和信息服务。朱波认为,在创新模式的选择上,物流企业现阶段不能盲目追求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阶段性的和有特色的物流服务,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应该与供应链上下游专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取人所长补己所短,致力于物流方面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