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在实际生产中推广
林下管理
每年除草2~3次。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1~2次,追肥以有机肥为主,用量约300kg/公顷,及时清除覆盖住苗木的枯枝落叶。
林下种植草珊瑚,林地的上生物种类多,环境复杂,时有病虫害发生,较常见的是草珊瑚炭疽病,部分地块发现有蚜虫和红蜘蛛为害,但为害程度较轻。
(1)草珊瑚炭疽病草珊瑚炭疽病病原菌是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呈现圆形、椭圆形红褐色小斑点,后期扩展成深褐色圆形病斑,中央则由灰褐色转为灰白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后病斑转为黑褐色,并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严重时一个叶片上有十多个至数十个病斑,后期病斑穿孔,病斑多时融合成片导致叶片干枯。病原菌也可侵染叶柄、茎部,通常会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呈淡褐色,其上生有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后期病斑部缢缩,叶柄或茎折断。茎部染病,可产生与叶片上相似的症状,但多从叶腋处先发生,并向新生枝及主茎扩展,造成病部变褐,凹陷,病斑多为圆筒形或长椭圆形。严重时,病斑可以布满茎表,并可串连成片,使茎的表皮呈黑褐色,严重影响养分的运输,造成植株生长衰弱,部分病株枯死。
为减少炭疽病的发生及危害,应调节好种植地的荫蔽度和通风条件,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发病时使用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倍、25%咪鲜胺乳油3000倍、20%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 倍等药剂轮换防治,隔7天~10天喷施一次,连续3次。
(2)红蜘蛛(Teftranychus nrticae Koch.)以幼虫、成虫先后在叶片及绿色嫩枝上为害,吸食汁液,受害后叶片、嫩梢呈现黄褐色的斑点,使顶芽和叶片枯萎死亡。防治办法:剪除病虫枝和枯枝,铲除落叶枯枝并焚毁;选用20%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或用30%螨窝端乳油1000倍液、5%克大螨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3)蚜虫(Macrosiphoniella sanhorni Gillette)以成蚜在地块周围灌木或遮荫乔木的叶片上越冬,翌年春夏季多雨季节时卵孵化后为害植株,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新芽、新叶,造成皱缩、花叶、变黄、脱落,植株明显发育不良,矮小,顶芽萎蔫。高温多雨季节,温度高于25℃,相对湿度60%~80%时发生严重。防治方法:?挂放黄色粘虫板(50厘米×40厘米/板),平均每667m2挂放6块,其悬挂高度为高于植株顶梢20~30厘米;在若蚜发生高峰期,交替使用各种无公害农药防治,可选用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1%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和1%苦皮藤素乳油2000倍液等植物源杀虫剂喷雾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
常生长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沟谷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凉环境,忌强光直射和高温干燥。喜腐殖质层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砂壤土,忌贫瘠、板结、易积水的黏重土壤。
选地整地
宜选水源方便的山坡田、排田或山沟溪流旁和山谷林荫下的砂土壤地段种植。秋、冬季翻挖土地,自然风化,翌春种植前整地。苗圃地选在阴湿、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常绿阔叶林下地块为好。整地时每亩施入农家土杂肥2000千克翻耕入土,耙细整平,作成高畦,畦宽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