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企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有限空间作业专题培训,对作业审批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和技能,并如实记录。未经培训合格不得参与有限空间作业。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和作业内容,配备气体检测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坠落防护用品、其他个体防护用品和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应急救援装备等。单位应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并指定专人建立设备台账,负责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检定和校准等工作,确保处于完好状态,发现设备设施影响使用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工贸企业应当对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有限空间采取上锁、隔离栏、防护网或者其他物理隔离措施,防止人员未经审批进入。监护人员负责在作业前解除物理隔离措施。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器、机械通风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全身式带等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并对相关用品、装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确保能够正常使用。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定期组织培训,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以及应急救援人员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组织1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应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演练。
工贸企业应当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处置方案,按规定组织演练,并进行演练效果评估。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的,承包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即应满足有限空间作业所需的生产责任制、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装备、人员资质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发包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作业方案和实施的作业进行审批,对承包单位的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承包单位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承担直接责任,应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开展作业。审批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制定作业方案、是否配备经过专项培训的人员、是否配备满足作业需要的设备设施等。审批负责人应在作业票上签字确认,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应超过24h。对于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窒息等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当由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书面委托的人员进行审批,委托进行审批的,相关责任仍由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