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棱镜(Porro Prism)又称普罗棱镜,是一种用于改变影像取向和折叠光路的折射式光学棱镜,由意大利光学工程师伊纳济欧·保罗(Ignazio Porro)发明。其典型结构为等腰直角三棱镜,光线从长方形面入射,经两个斜面各一次全反射后,从原入射面平行射出,整个过程无色散,但影像被上下翻转180°,且传播方向反转180°。
核心特点无镀膜全反射:依靠临界角实现反射,避免金属膜损耗。
不引入色散:白光经过后无色差,适合观测系统。
偏手性不变:两次反射保持左右方向,不形成镜像。
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易于大批量胶合或削边减重,抗振动冲击。
典型应用双筒望远镜:采用“双保罗”结构(两棱镜互成90°),既折叠光路又重建正像,显著缩短物镜-目镜间距,使望远镜更紧凑。
测距仪、瞄准镜:利用180°折返特性延长基线,提高测距精度。
激光回射、光谱仪、成像系统:作为无镀膜回射器或光路折叠元件,减少损耗并简化系统。
红外与紫外波段:可选用熔石英、CaF₂、蓝宝石等材料,覆盖0.15–12 µm,满足特殊环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