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需求不仅是出于时尚和美观,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属于刚需。
刚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假发不仅是为追求美丽的人们所用。
特定的职业群体,如电影演员,他们为了角色需要频繁变换发型,而假发成为了他们的必备品。
更重要的是,那些因病症如自身免疫性脱发、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头发丧失的人群,他们对假发的需求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美观用途。
尽管它们在假发市场中的直接价值较低,但它们的回收价值却不容小觑。
以数量取胜的原则,使得这些短碎发在以每斤一块钱左右的价格被回收后,经过加工可以卖出三到五块钱一斤的价格。
而这些短碎头发主要发送到化工厂,用来提炼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不仅供给饲料厂,还为某些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原料。
正是这种对头发的利用,推动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的发展。
从精致的假发制作到化学原料的提炼,头发的每一根丝都被赋予了新的经济价值。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忧。现如今,我们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把控特别严格,明确禁止将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用于酱油的生产。人们食用的酱油中的氨基酸,必须是源自粮食的提取,比如豆类等作物的发酵产生的氨基酸,才能被用作酱油。如果有人顶风作案,那就会涉嫌违法。在2008年公布的禁用滥用非食用物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单中,毛发水明确被列入其中,是被明令禁止使用的。
因此,为了应对这一环境危机,人们开始尝试使用回收的头发作为吸附材料。这些被二次加工的假发套,不仅仅是影视作品中的道具,它们背后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在经过特殊处理后,那些曾经随风飘扬的秀发,被巧妙地编织成各种发型,为古装剧中的演员增添了无限的风采,使得假发套几乎难以与真发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