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根据场景快速选对方法,避免操作规范用错:
户外维修(如管道补焊):选手工电弧焊,设备便携,无需保护气体,操作规范简单。
精密零件(如电子元件引脚):选氩弧焊(TIG),热影响区小,规范重点在气体控制和钨极保护。
批量生产(如汽车车身):选电阻点焊,自动化程度高,规范重点在电极压力和通电时间。
高要求构件(如航空零件):选激光焊,精度高,规范重点在光路校准和功率控制。
下料与成型:将母材加工成基础零件
下料:根据零件尺寸,用切割设备将母材切割成所需形状。例如,钢板可用等离子切割机切割成矩形或异形件,钢管可用锯床切割成定长段,切割后需去除边缘毛刺(用角磨机打磨),避免焊接时产生夹渣。
成型加工:对部分零件进行折弯、卷圆等成型操作。例如,制作圆筒形焊接件时,需用卷板机将钢板卷成圆筒,并用点焊固定接口;制作直角构件时,需用折弯机将钢板折成 90° 角,确保成型后零件的尺寸公差在 ±0.5mm 内。
瓶颈工序突破
识别效率的瓶颈工序(如手工焊接厚板耗时久),通过增加设备(如再投入一台焊机)、优化参数(如采用大直径焊条提高熔敷率)、拆分任务(将长焊缝分段由两名焊工同步焊接)等方式,提升瓶颈工序的处理能力。
焊接工艺优化
选择焊接方法:例如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CO₂焊)替代手工电弧焊,CO₂焊熔敷效率比手工电弧焊高 2-3 倍,且无需频繁更换焊条,减少非焊接时间。
优化焊接参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焊接电流、电压(如手工电弧焊电流从 120A 提高到 180A),增加熔敷速度;对厚板采用 “多层多道焊” 时,合理规划焊道顺序,减少层间清理时间。
推广 “免清根” 工艺:对双面焊接头,采用打底焊 + 填充焊的组合,通过控制打底焊质量(如背面成形良好),避免后续清根工序,减少 20%-30% 的焊接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