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后处理:提升成品性能与外观
清渣与打磨:焊接完成后,用清渣锤敲除焊渣,用角磨机或砂纸打磨焊道表面,去除飞溅物和焊瘤,使焊道平整,外观符合要求(如焊道高度均匀,无明显凹陷)。
热处理:对有强度要求的焊接件(如压力容器、工程机械部件)进行焊后热处理,例如去应力退火(加热至 550-650℃,保温 2-3 小时,缓慢冷却),消除焊接内应力,防止使用中出现裂纹。
表面处理:根据使用环境进行防锈处理,如喷漆、镀锌、喷塑等。例如,户外使用的焊接件需先酸洗除锈,再喷涂防锈底漆和面漆;食品行业用的不锈钢焊接件需进行钝化处理,提高耐腐蚀性。
工序衔接无缝化
按 “下料→成型→组装→焊接→焊后处理→检测” 的顺序,规划各工序的衔接时间,例如在下料完成前 1 小时,提前调试焊接设备,减少工序切换间隙。
对批量订单采用 “流水化作业”,将不同工序分配给固定工位,例如工位 1 负责下料,工位 2 负责成型,工位 3 负责焊接,实现 “零件流动、人员固定”,避免重复搬运和等待。
瓶颈工序突破
识别效率的瓶颈工序(如手工焊接厚板耗时久),通过增加设备(如再投入一台焊机)、优化参数(如采用大直径焊条提高熔敷率)、拆分任务(将长焊缝分段由两名焊工同步焊接)等方式,提升瓶颈工序的处理能力。
焊接工艺优化
选择焊接方法:例如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CO₂焊)替代手工电弧焊,CO₂焊熔敷效率比手工电弧焊高 2-3 倍,且无需频繁更换焊条,减少非焊接时间。
优化焊接参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焊接电流、电压(如手工电弧焊电流从 120A 提高到 180A),增加熔敷速度;对厚板采用 “多层多道焊” 时,合理规划焊道顺序,减少层间清理时间。
推广 “免清根” 工艺:对双面焊接头,采用打底焊 + 填充焊的组合,通过控制打底焊质量(如背面成形良好),避免后续清根工序,减少 20%-30% 的焊接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