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焊:对焊接部位施加压力,无需熔化或局部熔化即可形成接头。
代表方法:电阻焊(如点焊)、摩擦焊、超声波焊。
适用场景:汽车车身点焊、异种金属连接、小型精密零件。
设备与工具检查
检查焊接主机(如弧焊机、点焊机)的电源接线是否牢固,接地是否可靠(接地电阻需≤4Ω),避免漏电风险。
检查焊枪、焊钳、电缆线是否有破损,若发现绝缘层开裂、铜丝裸露,需立即更换,防止触电或电流不稳定。
准备辅助工具,如清渣锤、钢丝刷(清理焊渣)、卷尺(测量尺寸)、夹具(固定工件),确保工具完好可用。
焊接操作核心动作
工件固定:用夹具或点焊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确保接头间隙(如对接接头间隙 2-4mm)和错边量(≤0.1 倍工件厚度)符合要求,防止焊接过程中工件移位。
焊枪 / 焊条角度控制:
手工电弧焊:焊条与工件夹角为 60°-80°(前倾角度,沿焊接方向),保证电弧稳定燃烧,熔深充足;
氩弧焊:焊枪喷嘴与工件夹角为 70°-80°,钨极对准接头中心,避免钨极与熔池接触(防止夹钨缺陷)。
焊接速度与运条:保持匀速移动焊枪 / 焊条,避免忽快忽慢(快则熔深不足,慢则烧穿或焊道过宽);手工电弧焊可采用 “锯齿形”“月牙形” 运条方式,确保熔合良好。
层间清理:多道焊时,每焊完一道,需用清渣锤敲除焊渣,用钢丝刷清理表面,再进行下一道焊接,防止夹渣缺陷。
异常情况处理
若出现电弧不稳(如断弧、飞溅过大),先暂停焊接,检查电缆连接是否松动、焊条是否受潮(受潮焊条需烘干,温度 100-150℃,时间 1-2 小时)。
若发现焊道出现气孔、裂纹,立即停止操作,分析原因(如工件未清理干净、参数不当),处理缺陷(如打磨去除缺陷部分)后,重新按工艺焊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