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鸡育肥期需在 “增重” 与 “肉质” 间平衡(避免过度育肥导致肉质变差),核心是 “合理供料、控制活动、改善环境”。
饲料管理
饲料选择:使用 “育肥鸡料”,蛋白含量 16%-18%、代谢能 12.5-13.0MJ/kg(适当提高能量饲料比例,如玉米、麸皮,促进脂肪沉积,但需控制蛋白,避免肌肉过粗);
饲喂方式:每天喂 3 次(早 7 点、下午 1 点、晚 7 点),后期可在夜间加喂 1 次(增加采食量,促进增重);饲喂量以 “雏鸡吃到 8-9 成饱” 为宜(过度采食易导致,影响肉质)。
环境控制
温度:保持 20-22℃(适宜温度下,黄鸡代谢稳定,饲料转化率高);
光照:每天 12-14 小时光照(如早 6 点至晚 8 点),强度 10-15lux(弱光环境可减少雏鸡活动量,降低能量消耗,利于育肥);
密度:6-8 只 /㎡(密度过高易应激,导致啄癖或疾病传播);
安静环境:育肥期避免频繁惊扰(如噪音、陌生人进入),应激会导致黄鸡 “应激性掉重”,影响肉质风味。
出栏前准备
停料控水:出栏前 8-12 小时停料,2 小时停水(排空肠道内容物,减少运输过程中粪便污染,同时降低胴体重量损耗);
运输管理:选用通风良好的运输笼,每笼装鸡数量适中(避免拥挤压伤),运输过程中保持安静、平稳,夏季防暑(加遮阳网、喷水降温),冬季防寒(覆盖保温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