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防火卷帘门耐火极限检测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崔先生    2025-10-29 08:06:09    28次浏览

防火卷帘门耐火极限检测需严格遵循 GB/T 7633-2008 标准,流程可分为试验前准备、正式检测、结果判定三个核心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操作要求。

一、试验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确保试件、设备、记录方案全部就绪,为检测准确性奠定基础。

试件核查与安装

核对试件信息:确认防火卷帘门的材质、规格、部件(如卷门机、导轨)与送检型号一致,且未经过损坏或改装。

模拟实际安装:将试件固定在专用安装框架上,确保导轨垂直、帘面平整,卷门机、控制箱等部件功能正常,安装密封方式与实际建筑场景相同。

设备调试与校准

调试耐火试验炉:检查炉内加热系统、压力控制系统,确保能模拟 ISO 834 标准升温曲线(如 30 分钟达 538℃、1 小时达 821℃)。

校准测量设备:对温度传感器(炉内、背火面热电偶)、烟气探测器、压力计进行校准,确保数据采集。

制定记录方案

确定记录项:明确需实时记录的内容,包括炉内温度、背火面温度、试验时间、火焰 / 烟气泄漏情况、卷帘动作状态(如是否正常下降、中停)。

安排专人值守:分配人员负责观察、记录、设备操作,避免试验过程中出现数据遗漏。

二、正式检测阶段

该阶段是核心试验环节,需按标准程序逐步操作,全程监控试件耐火性能。

预动作测试(1-2 分钟)

启动卷门机,控制防火卷帘完成 1 次完整的 “升 - 降 - 停” 动作,确认手动应急装置(如拉链)也能正常触发卷帘下降,排除安装或设备故障。

启动耐火试验炉(持续至试验结束)

关闭炉门,启动加热系统,按 ISO 834 曲线升温,同时开启压力控制系统,维持炉内静压比炉外高 20Pa±5Pa。

每 10 分钟记录 1 次炉内温度,确保与标准曲线偏差在允许范围内;若偏差过大,需暂停试验并调试设备。

实时监测与记录(全程)

温度监测:持续记录背火面平均温升和单点温升,若为隔热型卷帘,需重点关注是否超过 “平均≤140℃、单点≤180℃” 的限值。

火焰 / 烟气监测:通过炉门观察窗或摄像系统,观察是否有火焰穿透帘面或导轨缝隙,同时用烟气探测器检测背火面是否有烟气泄漏,发现问题立即记录时间和位置。

卷帘状态监测:记录卷帘在高温环境下的动作状态,如是否出现变形、卡滞,卷门机是否能维持正常控制。

三、结果判定与收尾阶段

试验结束后,需结合数据和现象综合判定耐火极限,并整理试验报告。

终止试验的判定条件

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立即终止试验,此时的试验持续时间即为试件的耐火极限:

耐火完整性失效:帘面出现火焰穿透,或背火面有持续 10 秒以上的燃烧。

耐火隔热性失效(仅针对隔热型卷帘):背火面平均温升超过 140℃,或单点温升超过 180℃。

卷帘功能失效:卷帘出现严重变形、卡滞,无法继续保持关闭状态,或卷门机、导轨损坏导致无法维持防火分隔。

数据整理与报告编制

整理试验数据:将炉内温度曲线、背火面温度变化、异常现象记录(如火焰泄漏时间)汇总,形成完整数据表格。

出具试验报告:明确判定试件的耐火极限等级(如 1.5h、3.0h),说明是否符合送检产品的设计要求,同时附上试验过程照片或视频佐证。

设备与试件处理

关闭试验炉,待炉体自然冷却后,清理炉内残留物;对温度传感器、探测器等设备进行清洁和再次校准,为下次试验做准备。

对试验后的试件进行拆解分析,观察帘面、导轨、卷门机的损坏情况,为产品改进提供参考(非强制要求,视检测目的而定)。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15757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