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棚尺寸计算没有统一的通用公式,但有一个核心通用逻辑:终尺寸 = 核心覆盖需求尺寸 + 必要余量(容错 / 功能) - 环境限制(障碍物 / 承重 / 抗风),可根据安装场景拆解为 3 类场景公式,适配绝大多数需求。
一、通用逻辑拆解:3 个核心变量
无论哪种场景,计算时都需先明确以下 3 个变量,再代入对应公式:
核心覆盖需求尺寸:即你想让遮阳棚覆盖的 “核心区域大小”(如阳台需覆盖的地面宽度、庭院桌椅的外长外宽),是计算的基础。
必要余量:为避免安装误差或满足功能需求预留的尺寸,通常为 5-50cm(如墙面不平整留 5-10cm 容错,人员活动留 30-50cm 空间)。
环境限制:安装位置的客观限制(如墙面可固定宽度、阳台承重、风力大小),需从基础尺寸中扣除超出限制的部分。
二、3 类场景通用公式(直接套用)
根据安装方式不同,公式侧重点不同,可直接对应自家场景计算:
1. 墙面安装类(阳台、商铺门头)
适用场景:依托墙面固定,如阳台壁挂棚、门头伸臂棚。
核心公式:
棚体宽度 = 墙面可固定宽度 - 5~10cm(安装容错,避免墙面倾斜装不下)
伸出长度 = 核心覆盖需求长度(如门头需覆盖到门前 1.2 米,就取 1.2 米,无需加量防抗风)
安装高度 = 地面到棚底距离(≥220cm,避免碰头,门头需比招牌高 30cm)
示例:阳台墙面可固定宽度 3.2 米,需覆盖到护栏外 0.9 米
→ 棚宽 = 3.2m - 0.08m = 3.12m
→ 伸出长度 = 0.9m
→ 安装高度 = 2.4m(满足站立)
2. 地面独立类(庭院、户外摊位)
适用场景:无墙面依托,如庭院凉亭棚、摊位遮阳棚。
核心公式:
棚体长度 = 核心覆盖需求长度 + 30~50cm(预留人员走动 / 取物空间,仅覆盖固定物体加 10cm 即可)
棚体宽度 = 核心覆盖需求宽度 + 30~50cm(同长度逻辑)
棚体高度 = 内部使用高度(坐人≥200cm,站立≥240cm)
示例:庭院需覆盖 1.5m×1m 的桌椅区,需留走路空间
→ 棚长 = 1.5m + 0.4m = 1.9m
→ 棚宽 = 1m + 0.4m = 1.4m
→ 棚高 = 2.4m(站立取物)
3. 移动类(车载、露营)
适用场景:需频繁收纳,如车载遮阳棚、临时活动棚。
核心公式:
展开后尺寸 = 核心覆盖需求尺寸 + 10~15cm(如覆盖车窗,加量确保挡光无死角)
收纳后尺寸 ≤ 存放空间尺寸(如后备箱长 0.8m,收纳后长度需≤0.75m,留 5cm 容错)
示例:车窗尺寸 1.4m×0.7m,后备箱可放 0.7m×0.3m×0.2m
→ 展开尺寸 = 1.4m+0.1m × 0.7m+0.1m = 1.5m×0.8m
→ 收纳后尺寸需≤0.7m×0.3m×0.2m(告知商家按此限制做)
三、通用公式的 “补充规则”(避免踩坑)
抗风补充:软质面料棚(帆布 / PVC)单棚宽度≤4m、伸出长度≤1.5m,超此尺寸需分棚拼接,否则抗风差。
承重补充:阳台安装钢结构 + PC 板棚,若承重≤200kg/㎡,棚体面积需≤(承重限值 ÷ 棚体重量),避免超重。
障碍物补充:墙面有窗户 / 空调外机时,棚宽需扣除障碍物宽度 + 10cm 间距(如窗户宽 1m,棚宽 = 墙面总宽 - 1m-0.1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