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核心是 “保温、保湿、通风、控密度、稳采食”,目标成活率≥95%。
1. 温湿度控制(核心中的核心)
温度:1 日龄 35-36℃,之后每周降 2-3℃,6 周龄降至 24-26℃(夜间比白天高 1-2℃,避免温差过大)。
判断标准:鸡群均匀分布、安静采食饮水为适宜;扎堆尖叫为温度过低;张口喘气、远离热源为温度过高。
湿度:1-2 周龄 60%-65%(防水),3-6 周龄 55%-60%(减少呼吸道疾病)。
增湿方法:地面洒水、挂湿帘(避免直接淋湿垫料);降湿方法:加强通风、更换潮湿垫料。
2. 饮水与开食(48 小时内关键)
饮水:苗鸡到场后 1-2 小时内先饮水(水温 25-30℃),首次饮水可加 5% 葡萄糖 + 多维素(补充能量、减少应激),之后换成清洁自来水 / 深井水,全天不断水。
注意:饮水器每天清洗 1-2 次,每周用高锰酸钾(0.01%)或百毒杀 1 次,避免水质污染。
开食:饮水后 2-3 小时开食,选择黄鸡专用雏鸡料(粗蛋白 18%-20%,颗粒直径 1-2mm),撒在料盘或垫纸上,让鸡自由采食。
饲喂频率:1-2 周龄每天 6-7 次(夜间 1 次),3-6 周龄每天 4-5 次,保证料槽无剩料(避免霉变),日采食量随周龄增长(1 周龄 5-8g / 只,6 周龄 50-60g / 只)。
3. 密度与通风
密度:1 周龄 30-35 只 /㎡,2 周龄 25-30 只 /㎡,3 周龄 20-25 只 /㎡,4-6 周龄 15-20 只 /㎡(密度过大易引发啄癖、疾病传播)。
通风:1 周龄后逐渐加强通风(避免冷风直吹),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 30-60 分钟(根据温湿度调整),核心是排出氨气、二氧化碳,保持空气清新(氨气浓度≤20ppm,人进入舍内无刺鼻味)。
4. 光照管理
1-3 日龄:24 小时光照(帮助熟悉环境、采食),光照强度 20-30lux(每 10㎡1 个 60W 灯泡)。
4-7 日龄:20 小时光照,强度 15-20lux。
2 周龄后:每天 16-18 小时光照(自然光照 + 补光),强度 10-15lux(避免强光引发啄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