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周龄后,土鸡苗体温调节能力完善,可逐渐脱温转入散养或半散养模式,此阶段重点是合理饲喂、充分运动、疾病防控,目标是提升体重和肉质风味。
1. 脱温过渡:逐步适应环境
6-7 周龄:白天打开育雏舍门窗,让雏鸡到室外活动 1-2 小时,晚上关闭保温;
8 周龄后:完全关闭保温设备,若遇低温天气,需适当保暖,避免应激。
2. 养殖模式:散养为主,补饲为辅
散养管理:每天清晨将鸡只放出至散养场地,让其自由觅食昆虫、杂草、草籽、腐殖质等(可降低饲料成本,提升肉质),傍晚将鸡只赶回鸡舍。散养场地需定期轮牧(每 2-3 周更换一块区域),避免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和疾病传播。
补饲方案:
7-12 周龄:饲喂中鸡料(粗蛋白含量 16%-18%),每天补饲 2 次(早晚各 1 次),每次投喂量以鸡只 30 分钟内吃完为准;
13 周龄 - 出栏:饲喂大鸡料(粗蛋白含量 14%-16%),适当增加玉米、麦麸等能量饲料比例(提升脂肪沉积,改善肉质),每天补饲 1-2 次,避免过量补饲导致肉质变差。
饮水: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夏季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 C,缓解热应激;冬季避免饮用冰水。
3. 密度与环境:保证活动空间
成鸡密度:舍内每平方米 5-8 只,散养场地每亩不超过 500 只,避免拥挤导致生长不均和疾病传播。
环境维护:每天清理鸡舍粪便,每周更换 1 次垫料,每月对鸡舍和散养场地 1 次(用生石灰或剂喷洒);定期检查鸡舍门窗、围栏,防止天敌入侵。
4. 光照管理:控制生长速度
育肥期光照控制在 12-14 小时 / 天,避免过长光照导致鸡只过度活动消耗能量,影响体重增长。
5. 出栏时间:根据品种和市场需求确定
土鸡生长速度较慢,出栏时间一般为 120-180 天:
母鸡:120-150 天,体重 1.5-2.0 公斤;
公鸡:150-180 天,体重 2.0-2.5 公斤。
出栏前 12 小时断料,6 小时断水,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和粪便污染。

